樂活-吃茶趣基隆地區112年度第二季2-13~茶禪~
樂活-吃茶趣 基隆地區112年第二季2-13~茶禪~雖是年復一年典型熾熱的夏季氣候,相信對於樂活課長者學員們在晚年的人生中,又增添了在熾熱的氣候中體驗心靜、心定的回憶與經歷進而學習著安住當下處處是道場。本堂課以品茗“茶”說明心法<有分別與無分別>的觀念,雖然看似在喝茶,但果瀚老師在分享觀念上說明:不論我們所處的環境是平和或是紛擾,內心都要保持清楚、明白,練習著不要對環境、事、物有好惡的分別,因為若是個人執著在好、惡其實這也是我們自己內心的一種投射。聖嚴法師曾開示:分別是一種知識、知能。如果沒有分別作用的話,則天下渾沌。然而,佛法是要我們從有分別的執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。因為有分別所以有煩惱,有煩惱所以不離生死,不離生死所以在生死裡流轉不已;在生死裡流轉不已,所以你欠我,我欠你,自無始生死以來,不知道跟多少的眾生產生了恩恩怨怨的因緣關係。有的人認為彼此有緣是好事,若有善緣當然是好事,能以佛法結緣就更好。若有惡緣,卻不是好事。因此,你、我、他能夠碰在一起,不論是過去的善緣或惡緣,都是有緣。為什麼有人要說:‘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’?那是由於善緣少而惡緣多,所以相遇時,多半會你推我一把,我踢你一腳。但有些人在某些時候,也會你扶我一把,我謝你一聲的,這是什麼原因呢?是由於人與人之間有了善惡與恩怨的分別。但是,有分別心並不一定不好,人世間文明的推展,人類生存質量以及生活環境的改善,都需要我們以自我中心的分別,來完成自利利人的目的。為了長遠地保護自己,為了個人的更大利益,我們必須健全與自己有關的每一個人及每一件事。亦即說,除了個人的身心之外,家庭、家族、社會、國家、世界的每一個人員以及每一件事物的利害關係,都和我們不可分割。可見,初以自己為中心,漸漸地,也能擴展成為利益他人,乃至利益全體人類一切眾生。不過,修行佛法的最終目的是要達到無分別的境界。何謂無分別?若依《金剛經》的說法便是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。我、人、眾生,是空間相,壽者是時間相。凡有空間與時間觀念的,都是有分別,有分別便是有執著,有執著便不能無煩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