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活-吃茶趣 基隆地區113年第二季2-10~毛巾操-不思善 不思惡~現階段的氣候是小黑蚊大量出現的季節,隨著氣候暖化,一年四季都可見小黑蚊。在樂活課活動的場域上課前;都會打掃週遭環境,但不時常有小黑蚊的蹤跡,除了四週點艾草條驅蚊之外,常受小黑蚊關照的長者學員們擦拭“到手香”、綠油精、防蚊液來降低小黑蚊叮咬的頻率。樂活課在主題單元前的靜坐,長者學員們還能夠如如不動,也是不簡單。本週主題課毛巾操;是以兩人為一組相對坐,兩人各持一條毛巾,左右兩手緊握住毛巾兩端,彼此互拉類似划船的動作,將毛巾拉回靠近身體,採取較緩和的動作,是訓練長者學員們的肌力、肌耐力並可提升免疫力。心法分享果瀚老師以 聖嚴法師曾開示:如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-我並不認為目前這個時代是最壞的,善惡不分、善惡顛倒;事實上,不論在任何一個時代、任何一個環境,善與惡都是相行並立的。善,代表正面的價值,象徵光明;惡,代表負面的價值,象徵黑暗;二者隨著時代、環境的不同,而相互交替、此消彼長。因此,在每一個時代,都需要明確地闡明善與惡的價值標準,來幫助社會上所有的人。一、善與惡的判斷-我們可以從「行為」、「結果」,與「動機」等三方面來判斷善與惡。(一)行為的判斷-大部分的人習慣從他人的行為表現來判斷善與惡。其實,行為不好的人未必是壞人;而行為良好的人,也不一定是好人。一個佛教徒如果認為上述的行為是殺生、做壞事,這種觀念是錯的。從佛法的觀點來看,判斷一個人究竟是善或惡,一定要具備兩個條件,即「嘴巴講的話一定要和意念相應」;其次是「身體動作所產生的任何效果,一定要和意念相應」。如果光是嘴巴說說或有身體動作,但是和心意不相應,便不算是做錯事或破壞戒律。(二)結果的判斷-即從行為的結果好壞來判斷善與惡。有些人本來存心做好事、說好話,可是結果卻不好;或者有些人原本心有不善,卻歪打正著地使人得到利益,類似這種情形,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俯拾皆是。由此可知用結果判斷善惡,是不正確的。(三)動機的判斷-所謂動機,就是「自己的意願」。從佛法的觀點來看,這點非常重要。佛法講因緣,因緣指的是「因素」的意思。每一個人做任何事、說任何話,都有他主要的因素。如果有人存心不良,卻因為外在因素變化,而產生好的結果,這種人不算是做了「好事」。雖然他沒有做壞事,但動機不正確。因此,動機的好與壞,是為判斷善惡的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