協會每個月第一、三、四、五週星期三下午13:00~13:50由理事長果瀚師兄分享共修法器介紹及練習,雖然參與的菩薩們年長些,又願意奉獻個人的時間學習,除了透過法器練習肯定自我外,也能為自我帶來安定的力量。~恭錄 聖嚴法師 開示~學校教育可以分為知識的教育、人格的教育以及技能的教育。技能教育是教人一技之長,以便往後能謀生存,維持生活;知識的教育是在傳授學問;人格的教育是使得人的品格提升。在這三種之中,以人格教育為基礎,為最重要。我對我所創辦的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學生有三點要求:‘道心第一,健康第二,學問第三。’我們研究所本身雖然是在傳授知識學問,但是我勉勵學生們要把道心擺在第一。道心的意思是什麼呢?就是人格教育、人品教育。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心,表示他的人格有問題,品德有問題;一個品格有問題的人,學問再好,對我們這個社會及世界是沒有好處的;尤其是人品壞、學問好的人,反而會以聰明才智犯罪,造成更大的傷害。所以品格教育是第一要緊,寧可學問差一點也沒關係,但品格是一定要有。健康為其次,除了身體的健康之外,還要有心理的健康、精神的健康,如果身體和心理不健康,這個人便會為他自己製造困擾、煩惱、痛苦,也會為和他一起生活的人帶來麻煩、負擔與痛苦。學校教育不但要朝人格教育、身心健康與傳授知識這三個方向來做;而且應該如同孔夫子所說的‘有教無類’,對任何人都不失望;這也就是佛法所認為的,一切眾生都有佛性,人人都能成佛,所以都是能夠被教導的,只是在不同的情況下應該給他不同的教育,這也就是佛法教育的基本原則。佛法的教育是從智慧的立場及態度,來推動慈悲的教化功能。慈悲是什麼?‘慈’是予樂─給人安樂;‘悲’是拔苦─救濟人的痛苦、苦難。把人從苦難之中救出來之後,一方面主動給予他們幸福安樂,另一方面則是準備好安樂的環境給他們,這就是佛法的功能。在我們的人間,何處沒有苦難?又有誰不需要安樂?所以站在佛法的立場,教育的對像是沒有特定目標。方法是:提倡全面教育,落實整體關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