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活-吃茶趣基隆地區113年第四季4-13~茶禪~潮濕稍有寒意;雨勢間歇不斷,如沐甘露灌頂,以這樣的心情面對,雨港才不會顯得悶悶的。在課前提醒長者學員們在家裡無論是使用瓦斯爐、熱水器都必需開扇窗通風對流,使用後隨手關閉開關,要使用時再開,以避免發生憾事。本堂主題課是~茶禪~因氣溫低;茶湯容易冷卻,因此使用茶包沖泡,但重點在於感觀體驗及心法的運用。果瀚老師帶領長者學員們運用心法;以六根去品茗(喝茶),練習對應六塵,在日常的生活形態上離不開自身的六根接觸到外境的六塵,而產生六識的反應,又因外境攀緣與誘惑等問題,產生取捨而引發煩惱。因此分享觀念期勉長者學員們世事無常;及時以聖嚴法師曾開示:“心懷感恩能減少煩惱”佛教是一個報恩、感恩和懷恩的宗教,特別是淨土法門的修行者,一定要想到如何感恩。希望眾生得到利益就是感恩,這種觀念也就是度眾生的基本立場。〈四弘誓願〉說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為了慈悲所以要度眾生。如果想要成佛,一定要行菩薩道,行菩薩道的著力點就是利益眾生。在利益眾生的過程之中,自我中心,也就是自我的執著、自私的行為會淡化、減少;自我的執著愈輕,智慧出現的機會愈大,智慧就會增長。因此,度眾生不僅是為了慈悲,也為了開發我們的智慧;慈悲與智慧是一體的兩面。可是每當遇到挫折的時候,煩惱心就會增強,會想:「我度眾生,誰來度我?」這種抗拒心一出現,智慧心就生不起來。所以,理論上我們因為發菩提心而度眾生,但實際上因為煩惱重,心中會產生抗拒的力量,讓你想不到為什麼要度眾生,這就是業力,也叫作業障。因此,我們要講感恩、報恩。用感恩、報恩的心面對眾生、面對所有的人;每當煩惱心生起時,就說我面對的是恩人、是幫助我的人,不是仇人、不是壓迫你的人,煩惱心就會漸漸減少。另一方面,我們在度眾生時,通常會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,好像有能力幫助他人很了不起,有點得意、有點傲慢。這不是報恩的心,而是施惠心;施惠是給人家恩惠,不是因為得到恩惠而回饋,是一種傲慢心、沒有謙卑的心,也是煩惱。